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

被引:35
作者
赵冈
机构
[1]
关键词
市镇; 传统型; 中国传统社会; 农村集市; 农村市场; 粮食供应;
D O I
10.13469/j.cnki.zgshjjsyj.1992.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大中型城市以外创造这么多的市镇?读者不要以为我所提出的是些可笑的问题,需要严肃的思考,寻求严肃的答案。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过程并非一个正常的过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特例。不错,各国历史上都出现过许多小型的市镇(MASKETTWON)。但是,这只是城市化的过渡阶段。市镇所能完成的功能与任务,大中型城市也都可以完成,而后者却具有更多的规模经济,所以小市镇逐渐转变发展成大中型城市,而市镇在整个城市人口中的比重逾来逾小。但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市镇发展不像是一个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清代前期岭南市场商人组织的功能 [J].
罗一星 .
广州研究, 1988, (02) :58-64
[2]   论近代山东的市场经济 [J].
庄维民 .
齐鲁学刊, 1987, (06) :22-29
[3]   利玛窦看到的明末社会经济 [J].
林金水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 (04) :119-123
[4]  
宋代草市镇研究.[M].傅宗文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5]  
宋代经济史.[M].漆 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6]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吴慧 著.农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