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群体与政策制定——以新医改为例

被引:36
作者
王绍光 [1 ,2 ]
樊鹏 [3 ,4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香港特别行政区)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4]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处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制定; 政府决策; 智库; 政策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随着中央政府决策模式的转变,政策研究群体参与重大社会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除政府内部智囊外,更大规模的以知识和功能互补为特征的政策研究群体已经崛起。作为政策倡导者,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仅仅依靠个别领导人或部门,而是受到更开放、稳定的公共决策模式的影响。为了能够进入政策制定的轨道并影响政策的形成,政策研究群体内部以及和其他参与者之间展开了充分互动。这一过程显示,中国政策研究群体的"综合性"和"互补性"优势,适应了重大社会政策制定的需要,有利于决策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中央决策机制向着科学、民主、有效的方向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5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1) :129-148+207
[2]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86-99+207
[3]   从不公平到更加公平的卫生发展:中国城乡疾病模式差距分析与建议 [J].
胡琳琳 ;
胡鞍钢 .
管理世界, 2003, (01) :78-87
[4]   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J].
周雁翎 .
中国改革, 2002, (04) :8-10
[5]  
Global Political Cities as Actor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Affairs[J] . Calder,Kent E,de Freytas,Mariko.SAIS Review . 2009 (1)
[6]  
Is China Moving Towards "Enlightened" But Plutocratic Authoritarianism?[J] . JEAN-PIERRE CABESTAN,Michael Black.China Perspectives . 2004 (55)
[7]  
胡锦涛强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2 新华网 . 2006
[8]  
Consultative Leninism: China's new political framework .2 Steve Ts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2009
[9]  
China''s Economic ThinkTank:Their Changing Role in the 1990s .2 Barry Naughton. The China Quarterly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