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空间共聚与绿色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20
作者
胡绪华 [1 ,2 ,3 ]
陈默 [1 ]
罗雨森 [3 ]
陈业昕 [4 ]
机构
[1]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 江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3]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共聚; 绿色创新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区别于既有研究割裂"产业—空间"单独探究产业布局绿色绩效的视角,尝试基于产业耦合协调约束与产业空间共聚的新维度,对产业空间共聚背后的绿色创新绩效机理予以梳理,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赋权法对2004—2017年间中国261个城市制造业子系统与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协调性与空间布局分异进行测度比较,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耦合协调约束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4—2017年间城市内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轻度失调,濒临衰退性协调]之间,濒临失调衰退型的过渡型耦合协调成为当前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主要特征;区域演化趋势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高,联系更为紧密;总体样本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程度每提升1%,绿色创新效应便会提升1.568%;异质时间趋势表明:2011—2017年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更为明显;差异性城市比较表明:较弱的产业耦合协调利于促进一线与二线城市产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提升,较强的产业耦合协调有利于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产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产业协同集聚、空间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效率 [J].
原毅军 ;
高康 .
科学学研究, 2020, 38 (11) :1966-1975+2007
[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任阳军 ;
何彦 ;
杨丽波 ;
张素庸 ;
臧海培 .
系统工程, 2020, 38 (03) :27-35
[4]   产业集聚视角下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 [J].
刘文琦 .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39 (11) :65-75
[5]   中国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如何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J].
孔群喜 ;
陈慧 ;
倪晔惠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2019, (04) :100-111
[6]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丁博 ;
曹希广 ;
邓敏 ;
奚君羊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 34 (02) :116-127
[7]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演进:资源捕获还是价值创造 [J].
王旭 ;
杨有德 .
财经科学, 2018, (12) :53-66
[8]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J].
易明 ;
程晓曼 .
城市问题, 2018, (08) :31-39
[9]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钰 ;
李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3) :59-77
[10]   高层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J].
田丹 ;
于奇 .
财经问题研究, 2017, (06) :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