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还是风暴角——解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

被引:74
作者
史学清 [1 ,2 ]
汪涌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
避风港; 通知删除; 明知应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避风港作为网络搜索服务商侵权责任的限制规则,目的本意在于限制网络搜索服务商可能面临的版权侵权赔偿责任。虽然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进港"避风设定了条件与例外,但这并不是审查义务的设定规则与共同侵权判断规则。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避风港规则是正确适用的前提,从而避免将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提供的"避风港"异化为"风暴角",背离立法本意。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设链行为之间接侵权的认定——兼评优度诉迅雷案一审判决 [J].
毛之敏 .
电子知识产权, 2008, (07) :53-56
[2]   论搜索引擎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的承担——对现行主流观点的质疑 [J].
黄武双 .
知识产权, 2007, (05) :16-23
[4]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几点感悟 [J].
刘波林 .
电子知识产权, 2006, (08) :25-27
[5]   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J].
王迁 .
知识产权, 2006, (01) :11-18
[6]   解读《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J].
赵秀玲 .
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6) :20-22
[7]  
英国侵权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胡雪梅,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