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李昌平-贺雪峰争论”

被引:49
作者
熊万胜 [1 ]
刘炳辉 [2 ,3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2]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3]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关键词
中国乡村振兴; 新型集体经济; 新型小农经济; 城乡融合; 自主多元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围绕中国乡村发展应该采取"进取"还是"保底"的不同思路,产生了"李昌平-贺雪峰争论"。李贺争论背后,更深层次的其实是中国乡村发展的自主性问题。在乡村整体对城市呈现依附式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发展类似于一种"突围"。李贺二人都不反对乡村争取发展自主性的努力,其区别在于自主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和实现路径,李昌平更倾向于基于集体的自主发展,贺雪峰更倾向于基于个体家庭的自主发展。怎么实现这两种思路的统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的家庭经营模式、新的集体或家庭经营业态,以及乡村的自主多元发展,或是可行的思路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86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治理交易成本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演变——基于1949-2015年J市养猪业兴衰史的分析 [J].
程秋萍 ;
熊万胜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6) :143-168+244
[2]   老人农业:留守村中的“半耕”模式 [J].
贺雪峰 .
国家治理, 2015, (30) :43-48
[3]   农业龙头企业为什么强势? [J].
熊万胜 .
中国老区建设, 2015, (03) :17-17
[4]   新“中农”是今后中国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J].
贺雪峰 .
农村工作通讯, 2014, (07) :45-45
[5]   “内置金融”在村社共同体中的作用——郝堂实验的启示 [J].
李昌平 .
银行家, 2013, (08) :108-112
[6]  
以养老资金互助社为支点重建村社共同体——河南信阳郝堂村的村庄建设实验.[J].李昌平;.中国乡村发现.2013, 01
[7]   “养老村”养老模式N种优势 [J].
李昌平 .
人民论坛, 2013, (01) :58-58
[8]  
新农民合作.[M].仝志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9]  
八次危机.[M].温铁军; 等著.东方出版社.2013,
[10]  
小农立场.[M].贺雪峰;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