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及我国双循环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86
作者
陈全润 [1 ]
许健 [2 ,3 ]
夏炎 [4 ]
季康先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关键词
双循环; 依存度;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2045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本文提出以中国经济对本国最终需求依存度和对国外最终需求依存度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相对程度;并从整体、分最终需求、分部门等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明显提升,2006年达到峰值,2007年后,我国经济国际循环参与程度开始下降。分不同最终需求看,我国经济在国际循环中的需求结构保持稳定,对国内投资的依存度持续上升,对国内消费的依存度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分部门看,不同产业参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程度及变化趋势具有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J].
刘洋 .
红旗文稿, 2020, (19) :30-32
[2]   林毅夫:中国经济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发展的必然 [J].
林毅夫 .
经济导刊, 2020, (09) :7-7
[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对外依存程度分析 [J].
刘鹏 ;
夏炎 ;
刘得格 .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 (05) :68-77
[4]   全球空间关联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J].
刘瑞翔 ;
颜银根 ;
范金 .
经济研究, 2017, 52 (05) :89-102
[5]   增加值贸易测算:概念与方法辨析 [J].
夏明 ;
张红霞 .
统计研究, 2015, 32 (06) :28-35
[6]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理论综述 [J].
潘文卿 ;
王丰国 ;
李根强 .
统计研究, 2015, 32 (03) :69-75
[7]   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 [J].
李昕 ;
徐滇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29-55+205
[8]   我国外贸依存度及其研究现状述评 [J].
刘宏青 ;
刘婷 ;
颜凌芳 .
经济学动态, 2011, (02) :84-87
[9]   外贸依存度与对外依赖程度: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分析 [J].
郭丽 ;
蒋雪梅 ;
郑桂环 ;
张珣 ;
谢雯 ;
徐山鹰 .
管理评论, 2006, (06) :48-53+64
[10]   外贸依存度、相互依存度、经济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J].
谭祖谊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1)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