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被引:36
作者
毛端谦
刘春燕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南昌
关键词
旅游; 目的地映象; 述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Lancaster特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式——理论分析与江西省旅游客流的实证研究 [J].
毛端谦 ;
张捷 ;
包浩生 .
地理研究, 2005, (06) :992-999
[2]   “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旅游地形象研究述评 [J].
苗学玲 .
旅游科学, 2005, (04) :64-70
[3]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J].
郭英之 .
经济地理, 2003, (02) :280-284
[4]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 [J].
毛端谦 ;
张捷 ;
包浩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23-28
[5]   旅游地形象研究在西方的崛起 [J].
谢飞帆 .
社会科学, 1998, (01) :70-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