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用“通”的观点探讨活血化瘀法的原理
被引:4
作者
:
刘树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
刘树农
机构
:
[1]
上海中医学院
来源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79年
/ 01期
关键词
:
血液;
解剖学;
活血化疲;
经隧;
张子和;
病理变化;
祛邪;
治则;
以通为补;
推陈致新;
血病;
上海中医药杂志;
《血证论》;
经脉;
经络;
血枯;
虚劳;
邪气;
病因(中医);
抵当汤;
活血祛瘀剂;
《内经》;
《黄帝内经》;
血癖;
D O I
:
10.16305/j.1007-1334.1979.01.005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一、血行是否通畅是健康与否的关键张子和"《内经》一书,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之说,揭出了《内经》的精髓,使我们体会到《内经》对健体与病体的认识:前者是通而畅,后者是通而不畅或部分不通.通而畅与通而不畅或部分不通的关键,首先在于血液流行的通畅与否.如《灵枢·本藏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同时,又指出"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这固然是说明血与气在经脉中的同时流行,但更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