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

被引:14
作者
张可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内部“缺新”; 外部“有新”; 比较优势; 转型与重构; 外部机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老"字,老工业基地的成因可归纳为内部"缺新"和外部"有新",而且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大。老工业基地不是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较老工业基地存在明显的强弱互见特点,因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用来分析这类区域,适用的是绝对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充分把握并抓住外部机遇的基础上将转型与重构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外部机遇比内部资源禀赋对确定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方向更为重要,夕阳产业不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方向选项。老工业基地应该在智能化与生物化等代表当今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寻求新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北经济的新困境及重振战略思路 [J].
魏后凯 .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26-32+2
[2]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J].
李许卡 ;
杨天英 ;
宋雪 .
经济体制改革, 2016, (05) :42-49
[3]  
区域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起业等 著, 1989
[4]  
西方生产布局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起业编著, 1987
[5]   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 [J].
DAVID, PA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75 (02) :3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