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被引:15
作者
郭英彤
李伟
机构
[1]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缓冲储备模型; 预防性储蓄; 核密度估计; 目标储蓄率;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06.08.014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通过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开支的不确定性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不仅显著,而且以目标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够比以储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J].
施建淮 ;
朱海婷 .
经济研究, 2004, (10) :66-74
[2]   预防性储蓄理论——储蓄(消费)函数的新进展 [J].
朱春燕 ;
臧旭恒 .
经济研究, 2001, (01) :84-92
[3]   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评述 [J].
龙志和 ;
周浩明 .
经济学动态, 2000, (03) :63-66
[4]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2 Carroll,Christopher D. NBER Working Paper,No.8496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