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头部穴位为主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生长抑素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28
作者
王频 [1 ]
杨骏 [2 ]
柳刚 [2 ]
陈浩 [2 ]
杨帆 [1 ]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2]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生长抑素;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干预神经肽水平,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目的: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和调控脑脊液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水平的作用。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5例VaD患者均为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艾灸组患者给予隔附子饼压灸,反复灸20min;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0.8g,3次/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积分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S和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和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艾灸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较西药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和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治疗后SS和AVP升高水平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艾灸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36 / 6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神经肽和血管性痴呆 [J].
卢燕婉 ;
李作孝 ;
荣本兵 .
医学综述, 2006, (06) :348-350
[2]   血管性痴呆50例脑脊液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变化与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英文) [J].
王景周 ;
李强 ;
高唱 ;
高东 ;
张莉莉 ;
周红杰 ;
姚国恩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0) :1500-1501
[4]   用于痴呆诊断的修订长谷川量表 [J].
梁亦邓 .
日本医学介绍, 1992, (09) :420-420
[5]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述要[J]. 殷晓莉,李浩,焦晓民.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