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风险传播:语境、脉络与问题

被引:13
作者
曾繁旭
戴佳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风险感知; 风险传播; 社会信任; 危机管理; 社会抗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的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凸显出风险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基于对既有理论脉络的梳理,结合当下语境,本文归纳出中国风险传播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些研究问题,应当将不同的风险传播主体、不同的风险议题纳入观察视野,并通过与西方风险传播理论的对话,归纳出中国风险传播的特有逻辑与传播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创建“世界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传播的公共新闻模式.[D].郑和顺.重庆大学.2011, 01
[2]  
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M].郭小平; 著.学习出版社.2013,
[3]  
表达的力量.[M].曾繁旭; 著.上海三联书店.2012,
[4]  
风险的社会放大.[M].(英) 皮金 (Pidgeon;N.) ; (英) 斯帕森 (Kasperson;R.E.) ; (英) 斯洛维奇 (Slovic;P.) ; 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5]  
危机传播管理.[M].胡百精;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赵鼎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   The role of social distrust in risk-benefit analysis: A study of the siting of a hazardous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J].
Groothuis, PA ;
Miller, G .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7, 15 (03) :241-257
[9]   广东茂名PX事件调查 [J].
刘建华 .
小康, 2014, (05) :70-72
[10]   框架争夺、共鸣与扩散:PM2.5议题的媒介报道分析 [J].
曾繁旭 ;
戴佳 ;
郑婕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08) :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