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124
作者
林亚清
赵曙明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 战略柔性; 环境不确定性; 企业绩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首次将战略柔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能力运用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探索了其在构建高层管理团队(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并且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这一现实背景,采用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该中介环节的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阐释。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区390家企业的780名高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241个有效样本,研究发现:(1)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战略柔性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2)环境不确定性在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战略柔性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但在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考虑战略柔性和环境不确定性这两个重要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5+35 +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在华跨国企业的经验证据 [J].
赵曙明 ;
高素英 ;
耿春杰 .
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01) :28-35
[2]   市场导向、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 [J].
杨智 ;
邓炼金 ;
方二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130-139
[3]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年的转变历程与展望 [J].
赵曙明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1) :7-11
[4]   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J].
温忠麟 ;
张雷 ;
侯杰泰 .
心理学报, 2006, (03) :448-452
[5]   战略柔性与竞争绩效: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 [J].
王永贵 ;
邢金刚 ;
李元 .
管理科学学报, 2004, (06) :70-78
[6]   A process perspective on transnational HRM systems - A dynamic capability-based analysis [J].
Festing, Marion ;
Eidems, Judith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1, 21 (03) :162-173
[7]  
High performance work pract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J] . Yi-Chi Zhang,Shu-Ling Li.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2009 (11)
[8]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evolution of the field[J] . Mark L. Lengnick-Hall,Cynthia A. Lengnick-Hall,Leticia S. Andrade,Brian Drak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 2009 (2)
[9]  
Culture of Family Commitment and Strategic Flexibility: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tewardship[J] . Shaker A.Zahra,James C.Hayton,Donald O.Neubaum,ClayDibrell,JustinCraig.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 2008 (6)
[10]   Strategic flexibility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itment to employees and performance in service firms [J].
Roca-Puig, V ;
Beltrán-Martín, I ;
Escrig-Tena, AB ;
Bou-Llusar, JC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5, 16 (11) :2075-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