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世界”论

被引:14
作者
张之沧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世界4; 世界3; 虚拟实体; 赛博空间; 电子人;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B02 [辩证唯物主义];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所谓“第四世界”,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新天地。它是对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有构成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的形式赛博空间和赛博时间,有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质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与波普尔的“世界3”有质的区别,突出展示了其主体性、超现实性、虚拟性和想象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存在与虚无..萨特著;..,
[2]  
ScientificImage..B C vanFraassen;.Clavendon.1986,
[3]  
实在与人.[M].(俄)С.Л.弗兰克(С.Л.Франк)著;李昭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5]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联邦德国]A·施密特 著;欧力同;吴仲昉 译.商务印书馆.1988,
[6]  
存在与虚无.[M].[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著;陈宣良等 译.三联书店.1987,
[7]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  
自然哲学.[M].[德]黑格尔(G·W·F· Hegel) 著;梁志学等 译.商务印书馆.1980,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