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19
作者
郝丽君
唐文君
李海英
机构
[1] 唐山工人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老年患者; D-D二聚体;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4.62 [结肠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各28例,非抗凝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惠迪(美莎拉嗪)每日2.0g口服,惠迪2.0g+生理盐水50ml每日1次睡前保留灌肠,四联活菌片500mg 3次/d,口服;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总疗程均为6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的D-D、APTT及FIB水平,同时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计算临床活动性指数。结果治疗前,D-D、APTT及FIB水平UC组分别为(360.6±105.7)μg/L、(25.4±6.4)s、(4.1±1.1)g/L,对照组分别为(150.8±66.6)μg/L、(29.8±5.6)s、(2.3±0.5)g/L,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治疗组D-D、APTT及FIB水平组分别为(212.6±62.0)μg/L、(27.2±3.4)s、(2.2±1.0)g/L,非抗凝治疗组分别为(288.5±102.6)μg/L、(26.2±4.0)s、(3.2±1.4)g/L,D-D及FIB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P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组临床活动性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D-D、FIB可作为判定UC活动性的指标,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血中D-D及FIB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4469 / 44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J].
王哲 ;
姜亦忠 ;
宋杨 ;
周长玉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5 (03) :553-555
[2]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改变的相关分析 [J].
石晶 ;
于素云 ;
樊丽娟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09) :912-913
[3]   噁唑酮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J].
王丹 ;
高沿航 ;
赵颖 ;
谭岩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03) :332-334
[5]  
Insights from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chemically induced experimental models of hum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Mayumi Kawada,Atsuko Arihiro,Emiko Mizoguchi.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7(42)
[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姜忠信 ;
刘成玉 ;
隋涛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 (02) :187-189
[7]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概述 [J].
宫健伟 .
胃肠病学, 2007, (01) :58-60
[8]  
Platelet GPIbα, GPIV and vWF polymorphisms and fatal pre-hospital MI among middle-aged men[J] . Minna Pellikka,Lassi Narhi,Markus Perola,Antti Penttila,Pekka J. Karhunen,Jussi Mikkelsson.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