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国际制度的中国贡献

被引:19
作者
何志鹏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2]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际制度; “一带一路”; 中国贡献; “适应性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D82 [中国外交];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中国是否可能为全球治理做出有效的制度贡献,既要考虑中国历史经验欠缺、现实主导不足、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制度已经较为丰富的挑战,也要考虑现有国际制度仍然存在问题和空白的机遇。中国可以考虑在国际制度的公平导向、自主理念、渐进模式上下更大的力气,刷新国际制度的格局与范式。"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实际贡献于国际制度的重要契机,其拓展治理主体、转变治理目标和强化文化传承的特色均有可能成为中国改进与完善国际制度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有必要以"适应性管理"的方式形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制度的主导型强国。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158 +1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邓小平理论的孕育与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 [J].
杨金卫 .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5, 32 (06) :53-57
[2]   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J].
林民旺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5) :42-57+157
[3]   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J].
张屹峰 .
国际关系研究, 2015, (02) :10-13
[4]   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 [J].
黄益平 .
国际经济评论, 2015, (01) :48-53+5
[5]   重拾“第三条道路”?——金融危机后美欧的政治思潮与经济选择 [J].
何秉孟 .
国外社会科学, 2014, (06) :4-10
[6]   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 [J].
张蕴岭 .
大陆桥视野, 2014, (08) :41-42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J].
苏长和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6) :4-22+156
[8]   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J].
蔡春林 ;
刘畅 ;
黄学军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01) :40-50
[9]   适应性管理在我国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J].
荣玫 .
发展研究, 2009, (08) :78-81
[10]   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道路 [J].
张宇 .
经济学动态, 2009, (04) :17-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