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能源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4
作者
苏宏伟 [1 ]
王晨旭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2]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
关键词
能源强度; 技术变化; 贸易; 要素替代; Morishima替代弹性;
D O I
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5.02.009
中图分类号
F431.3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日本制造业产品以其制作精良和显著的节能特点使其在全球范围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本文利用1990~2009年日本制造业13个大类部门(包含52个细分产业)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Morishima替代弹性计算以及能源强度分解,分析了要素替代、贸易和技术水平对日本制造业部门能源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相比技术变动、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要素替代在制造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过程中显示出更为关键的作用,非信息技术资本对能源投入的替代导致日本制造业倾向于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第二,考虑到技术变动在能源利用中的作用,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属于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非能源节约型;第三,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上述结果意味着日本产品的节能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运用,要素替代在未来日本制造业能源强度下降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日本的能源风险、技术应用与技术进步机制 [J].
洪宇 ;
单世超 .
现代日本经济, 2011, (06) :53-70
[2]   中日商品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J].
尹显萍 ;
霍达 ;
唐黎 .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7) :32-37+88
[3]  
The determinants of aggregate energy use in West Germany: factor substitu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rade[J] . Heinz Welsch,Carsten Ochsen. Energy Economics . 2004 (1)
[4]  
Estimating the rebound effect in US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J] . Jan Bentzen. Energy Economics . 2003 (1)
[5]   The internet and the new energy economy [J].
Romm, J .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2, 36 (03) :197-210
[6]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a Hybrid Rectangular Input-Output Framework: Japan's Case[J] . Shigemi Kagawa,Hajime Inamura.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2001 (4)
[7]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 . David T. Coe,Elhanan Helpma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