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阈中农民的未来及其在中国语境中的特点

被引:1
作者
原晨珈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农民的未来; 西方路径; 中国特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出发,认为农民是生产力分散、依附于行政权威的封建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碾压下注定要消亡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农民的消亡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生成过程,既有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农民迅速消亡的英国式道路,也有小农经济在一定时期被资产阶级政权加以巩固的法国式道路。从唯物史观出发,借鉴西方经验教训,我国当前在农民转变的问题上有符合自身客观实际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借鉴英国经验解决农民工问题 [J].
王爱华 .
世界农业, 2014, (08) :62-66
[2]   圈地运动今昔论 [J].
杨晓敏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6 (01) :35-39
[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休闲的缺失与应对——基于英国经验的思考 [J].
王志威 ;
卿前龙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4) :285-287+328
[4]   发达国家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的探析 [J].
王春林 .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03) :44-47
[5]   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 [J].
郭艳君 .
学习与探索, 2010, (03) :24-27
[6]   法国大革命缘何未剥夺小农土地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 [J].
邓俊康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7 (03) :112-118
[7]   英国圈地运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J].
姜锋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5) :96-100
[8]   圈地运动与英国土地法的变革 [J].
咸鸿昌 .
世界历史, 2006, (05) :61-68
[9]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 [J].
侯建新 .
史学集刊, 2006, (04) :42-50
[10]   法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J].
陈英 .
学术论坛, 2005, (05)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