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21
作者
刘东霞 [1 ]
张兵兵 [2 ]
卢欣石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张家口教育学院数学系
关键词
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 评价方法; 可持续发展; 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从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着手,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目前常用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包括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法、资源与需求的差量法、综合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生态足迹法等,并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评述;指出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加强生态承载力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J].
王宁 ;
刘平 ;
黄锡欢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06) :278-281+385
[2]   试述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 [J].
邓波 ;
洪绂曾 ;
高洪文 .
草业学报, 2004, (01) :1-8
[3]   草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生态承载力 [J].
邓波 ;
洪绂曾 ;
高洪文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507-512+516
[4]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5]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李金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3) :78-80
[6]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郭秀锐 ;
毛显强 ;
冉圣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1) :29-31
[7]   黑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估测 [J].
王家骥 ;
姚小红 ;
李京荣 ;
常虹 ;
王渊高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2) :44-48
[8]   区域可持续发展SD规划模型的试验优控——以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 [J].
方创琳 ;
余丹林 .
生态学报, 1999, (06) :767-774
[9]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 [J].
王中根 ;
夏军 .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1999, (04) :9-12
[10]  
Rangeland Mismanagement in South Africa: Failure to Apply Ecological Knowledge[J] . Andrew T. Hudak.Human Ecology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