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18
作者
洪修平 [1 ,2 ,3 ]
陈红兵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图书馆
[2]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3] 南京大学哲学系
[4]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佛学的精神; 佛教中国化; 圆融精神; 伦理精神; 人文精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48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10107 ;
摘要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J].
吴灿新 .
学术研究, 2004, (12) :86-89
[2]   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 [J].
洪修平 .
社会科学战线, 2003, (05) :42-49
[3]   试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伦理精神 [J].
陈爱华 .
现代哲学, 2000, (01) :62-66+61
[4]  
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J]. 中村元.世界宗教研究. 1982 (02)
[5]  
中国佛学之精神[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洪修平, 2009
[6]  
中国佛教伦理研究[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月清著, 1999
[7]  
坛经校释[M]. 中华书局 , (唐释)慧能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