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资源诅咒”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4
作者
沈茂英
机构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 资源诅咒; 农牧民增收;
D O I
10.13903/j.cnki.cn51-1575/d.2012.02.00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断裂,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出现"资源诅咒"。通过民族地区生态资源数量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验证了四川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在农牧民收入上的体现。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续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的链接,让生态资源转化为能为农户增收可实现的价值资源,让农牧民从生态补偿中受惠,通过"碳汇交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搭建自然保护区与农牧民增收的桥梁,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胡援成 ;
肖德勇 .
管理世界, 2007, (04) :15-23+171
[2]  
四川省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M].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甘书龙主编, 1988
[3]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J].
刘静 ;
欧阳志云 ;
苗鸿 ;
徐卫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8) :109-114
[4]   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特征、成因及对策 [J].
高平 ;
温亚利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04) :255-257
[5]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J].
苏杨 .
中国发展, 2003, (04)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