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阈下的政治重建批判

被引:3
作者
李建群
雷云飞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政治重建;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 O I
10.15896/j.xjtuskxb.2011.01.004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在人类历史进入风险社会后,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打破了社会原有秩序的平衡,从而导致因果链条的颠覆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颠倒,最终致使传统的非政治因素具备了政治作用,那么政治重建就成为了必然的时代话题和理论焦点。然而,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进行政治重建并非易如反掌,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风险问责与责任主体虚位之间的悖论、民主悖论、社会保险悖论和理性悖论使政治重建举步维艰。通过对这些悖论的揭示,就为风险社会的控制和治理从重视个人利益的作用、"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关系、民众的切身利益三个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J].
乌尔里希·贝克 ;
王武龙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03) :26-45
[2]  
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M].(加)菲利普·汉森(PhillipHansen)著;刘佳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安启念;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世界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原著;吴英姿;孙淑敏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6]  
自反性现代化.[M].(德)乌尔里希·贝克(UrichBack)等著;赵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01,
[7]  
失控的世界.[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s)著;周红云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  
第三条道路.[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郑戈译;.三联书店.2000,
[9]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