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被引:50
作者
谢高地 [1 ]
张昌顺 [1 ]
张林波 [2 ]
苏德 [2 ]
曹淑艳 [2 ]
冷允法 [1 ]
肖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区划; 生态大区; 生态地区; 生态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论文采用生态大区—生态地区—生态区三级区划系统,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点等特征的定量与定性指标,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了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11个生态地区和63个生态区。此一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生态区划方案可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命名方面更加注重惯用名称的应用,边界划分保持县域完整性,以便使生态环境的数据能与以县为行政单元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更好地融合,有利于生态管理的实施,可为明晰各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国家或区域战略决策、生态资源保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1) :1-6
[2]   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孟庆华 .
干旱区地理, 2000, (04) :289-297
[3]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0, (01) :10-13
[4]   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 [J].
杨勤业 ;
李双成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5]   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 [J].
黄兴文 ;
陈百明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6]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7]   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06) :68-73
[8]  
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M]. 科学出版社 , 侯学煜 编, 1988
[9]  
Factors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s of tree species and plant functional types[J] . Elgene O. Box.Vegetatio . 1995 (1)
[10]  
Global Vegetation and Land Use: New High-Resolution Data Bases for Climate Studies[J] . 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 . 198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