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血栓自溶再通的演变及意义

被引:13
作者
张源波 [1 ,2 ]
苏锡明 [3 ]
林月 [4 ]
郭晓东 [5 ]
王长华 [6 ]
曾晓林 [7 ]
金婧茹 [8 ]
汪晓芬 [8 ]
和渝斌 [8 ]
机构
[1] 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
[2] 南方医科大学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保健科
[4] 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5] 武警总医院急诊科
[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
[8]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Ⅰ; 凝血酶原时间;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血栓自溶再通的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4所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药物溶栓再通组(A组,29例),血栓自溶再通组(B组,30例)及非溶栓组(C组,21例)。各组在治疗前后1、2、4、8、24和48h检测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等。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C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3组患者发生AMI后CK-MB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显著增高,与C组比较,A组D-二聚体浓度1、2、4、8h显著升高[(4.31±0.94)mg/L vs(0.89±0.12)mg/L,(5.21±1.06)mg/L vs(1.55±0.43)mg/L,(7.56±1.53)mg/L vs(0.93±0.12)mg/L,(4.33±0.99)mg/L vs(0.61±0.17)mg/L],B组D-二聚体浓度1、2h显著升高[(3.69±0.86)mg/L vs(0.89±0.12)mg/L,(2.39±0.66)mg/L vs(1.55±0.43)mg/L];与B组比较,A组D-二聚体浓度2、4、8、24h显著升高(P<0.05,P<0.01)。C组在相同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治疗AMI时,D-二聚体浓度变化在药物溶栓再通与血栓自溶再通有显著不同,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938 / 9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cTnI、D-二聚体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探讨 [J].
吴修宇 ;
邓梦 ;
黎杨杨 ;
陈志晓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0) :2757-2758
[2]   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D-二聚体水平 [J].
和渝斌 ;
郭晓东 ;
王长华 ;
曾晓林 ;
林月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11 (05) :22-25
[3]   D-二聚体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及意义 [J].
和渝斌 ;
余燕秋 ;
李鲁光 ;
张桂珍 ;
李彦 ;
孙亚丽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6) :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