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约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探讨——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为例

被引:17
作者
马佳
韩桐魁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居民点用地; 集约利用; 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假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像一个工厂或是农场,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均质分布的。在这里,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相互独立的生产要素,都被转化成产出。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C-D生产函数修正模型,运用该模型探讨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腹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最佳人均投入量估算,并以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为例进行实证,估算了在现有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其近郊区代表——新铺镇的最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为86 m2,这个标准远远低于现状水平,由此可见,新铺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仍有较大潜力可挖。从调查获取信息得知,基于农户意愿的人均居民点用地的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为50 m2,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角度上看,新铺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释放工作也有较大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55 / 9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势及对策研究.[D].刘庆.中国农业大学.2004, 03
[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高燕.浙江大学.2004, 04
[3]   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J].
李晓刚 ;
欧名豪 ;
许恒周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03) :27-32
[4]   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驱动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志玲 ;
张丽琴 .
农村经济, 2006, (03) :30-32
[5]   紧扣规划 因地制宜 三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实践 [J].
樊琳 ;
孙华强 .
浙江国土资源, 2005, (11) :36-38
[6]   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5, (02) :179-188
[7]   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 [J].
杨庆媛 ;
田永中 ;
王朝科 ;
周滔 ;
刘筱非 .
地理研究, 2004, (04) :469-478
[8]   基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 [J].
田光进 .
遥感信息, 2003, (02)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