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员:能力与方向

被引:20
作者
邓万春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国家动员; 动员能力; 动员方向; 市场化; 发展主义;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07.01.008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既有的社会动员所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逐渐消失,国家的社会动员形势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国家动员的实际能力下降;二是动员的方向具有了以效率为标准的选择性。前者是由于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导致国家对资源控制能力的下降;后者源于市场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崇拜。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 [J].
古学斌 ;
张和清 ;
杨锡聪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79-88
[2]   重新发现社会动员 [J].
吴忠民 .
理论前沿, 2003, (21) :26-27
[3]   我的困惑——“三农”寻思录之一 [J].
李昌平 .
读书, 2002, (07) :3-10
[4]   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J].
杨福忠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 (03) :17-20
[5]   社会动员形式的历史反视 [J].
刘一臬 .
战略与管理, 1999, (04)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