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品德

被引:16
作者
张静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制度; 道德基础; 伦理原则; 人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制度规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非个人化,这是否意味着"见物不见人"?本文试图回答制度是否关心人,是否存在制度品德,为何需要制度等相关问题。文章论述,制度是公共品德的实践形式,其"中性"特征并非是伦理意义上的,制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具有道德涵意。把制度和道德以及人割裂开来,有制度环境的原因:一些不良制度的存在,误导了人们的看法。但更主要的源自内因,即本体论上的局限:我们对人的理解及其预见性的假定。这一讨论的意义,在于揭示法治的道德基础。我们不仅应关注其功效方面——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更应关注其品德方面——规则为了什么而立,基于何种伦理原则解决问题,对预期行为带来何种道德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8+10 +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政治神学.[M].卡恩.译林出版社.2015,
[2]  
欲望与利益.[M].赫希曼.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转向帝国.[M].(美) 皮茨 (Pitts;J.)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  
道德的市场.[M].(德)米歇尔·鲍曼(MichaelBaurmann)著;肖君;黄承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