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张辉 [1 ]
贺业新 [1 ]
苏晋生 [2 ]
刘起旺 [1 ]
杨晓棠 [1 ]
祁建军 [2 ]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2] 太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D O I
10.13929/j.1003-3289.2005.12.005
中图分类号
R739.45 [脑膜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806 / 18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J].
于春水 ;
李坤成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03) :477-479
[2]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J].
洪汛宁 ;
沈天真 ;
陈星荣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3, (03) :2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