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森林样带植被-环境关系的多尺度研究

被引:55
作者
沈泽昊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关键词
尺度; 植被格局; 环境解释; 多元分析; 大老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评价和比较地形和其它“直接”环境因子对植被变化影响的大小 ,通过调查一条亚热带山地森林样带及其生境因子 ,分析不同层次植被的水平格局 ;并利用多元回归和 DCCA方法比较了诸生境因子对植被格局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分析尺度相关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影响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植被格局变化的首要因子都是地形特征 ;最重要的土壤因子是土壤发生层厚度。在对林下物种构成的影响方面 ,坡向和坡度的作用大于林冠空隙度。 ( 2 )除坡向外 ,其它地形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林冠孔隙度和土壤理化属性分别与不同的地形特征显著相关 ,显示了地形对林隙干扰和土壤侵蚀过程的控制。乔、灌、草的覆盖度是生境条件的综合反映 ;它们与非生物因子的相关性显示了成熟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生态习性的整体差异。 ( 3)各分析尺度上诸生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基本稳定。但随尺度增大 ,生境的小尺度异质性被平滑掉。诸因子之间的相关显著性程度逐渐降低。 ( 4 )从 5× 5 m2到 5× 4 0 m2 ,立地因子对乔、灌、草 3层植被变化的解释量随尺度的倍增而接近成倍增长 ;但其主要原因是样方数量增加 ;分析尺度变化的影响小得多。 ( 5 )地形与土壤、光照等直接生境因子对植被格局解释量之和相当。但在不同尺度上 ,地形特征都是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VEGETATION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MICROSCALE LANDFORMS IN HILLY LAND REGIONS [J].
KIKUCHI, T ;
MIURA, O .
VEGETATIO, 1993, 106 (02) :147-154
[2]  
Landform effects on ecosystem patterns and processes. Swanson F J,Kratz T K,Caine N,et al. Bioscience . 1988
[3]  
Partialling out the spatial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variation. Borcard D,Legendre P,Drapeau P. Ecology . 1992
[4]  
Ice storm damage to forest tree species in the ridge and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ern Virginia. Warrillow M and Mou P. J 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 . 1999
[5]   RES [P]. 
澳大利亚专利 :AU5679373A ,1974-12-12
[6]   三峡大老岭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 [J].
沈泽昊 ;
张新时 ;
金义兴 .
植物学报, 2000, (06) :620-627
[7]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Turner M G and Gardner R H. . 1991
[8]  
Landscape patterns in a disturbed environment. Krummel J R,Gardner R H,Sugihara G,et al. Oikos . 1987
[9]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空间和环境因素分析 [J].
辛晓平 ;
高琼 ;
李镇清 ;
杨正宇 .
植物学报, 1999, (07) :102-108
[10]  
Spatial Modeling of Forest Landscape Change. Mladenoff D and Baker W L.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