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社会性”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发展

被引:1
作者
董石桃 [1 ]
万斌 [2 ]
机构
[1]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关键词
人权; 人权“社会性”; 社会调节机制;
D O I
10.13715/j.cnki.jxupss.2015.02.030
中图分类号
D082 [民主、人权、民权];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人权就是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权利,"社会性"是人权的基本属性。人权"社会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属性。人权的社会调节机制,主要包括道德、宗教、习俗、政策、法律等。就当前中国来说,应该通过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会民生的全面改善,来推动人权"社会性"的科学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4,
[2]  
人权概念起源.[M].夏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  
政策.[M].(英)H.K.科尔巴奇(H.K.Colebatch)著;张毅;韩志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  
万斌文集.[M].万斌著;.杭州出版社.2004,
[5]  
人的权力与人的多样性.[M].[英]A·J·M·米尔恩(A·J·M·Milne) 著;夏勇;张志铭 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