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被引:26
作者
马艳 [1 ]
李韵 [2 ]
蔡民强 [3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美国麻省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3]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空间; 理论界定; 新思维路径;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6.11.006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互联网是由一个技术关系支持的,以社会经济关系形式呈现出来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首先具有商品属性,是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的虚拟商品,并具有超强的复制性、超越的时空性、开源的共享性、实虚的转换性等效应特征。互联网空间也可以想象为一块虚拟的土地,其价值可以分为劳动价值和虚拟价值两个部分,虚拟价值定价模型主要是由其收益与贴现率所决定,而这部分价值来源于社会价值的转移与加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将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经济学变量引入到经济理论框架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现实逻辑是通过与信息绑定共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而理论机理则是通过改变二维市场关系,形成三维市场关系来影响微观市场价格,其宏观作用路径则通过改变投资和消费等预期而影响经济行为,以致形成新经济态势。互联网空间也是"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新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标志,它不仅在过滤了整个社会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分为了实际经济社会和网络虚拟经济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它带来了以劳动资料变化为标志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社会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消费方式乃至分配关系的重大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网络虚拟价值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M].郭白滢; 马艳; 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3]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4]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5]  
网络经济学.[M].周朝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网络产业经济学.[M].()奥兹·谢伊(OzShy)著;张磊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  
列宁全集.[M].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8,
[9]   网络经济虚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马艳 ;
郭白滢 .
经济学家, 2011, (02) :34-42
[10]   什么是互联网 [J].
何宝宏 .
电信网技术, 2009, (10)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