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与趋势分析

被引:73
作者
李忠佩
林心雄
车玉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南京,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东部; 农田土壤; 有机碳库; 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根据田间测定的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和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 ,以及统计测算的有机物质进入量 ,分析了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状况 ,并对其作为大气CO2 的源汇功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各农业区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变化趋势为 :松嫩平原 (作物秸秆 0 3 7,作物根 0 47,绿肥 0 2 6 ,粪肥 0 5 4 ) >红壤丘陵区(相应值为 0 2 8,0 45 ,0 2 5 ,0 42 ) >下辽河平原 (相应值 0 3 5 ,0 3 9,0 2 2 ,0 3 3 ) >黄淮海平原(相应值 0 2 5 ,0 3 2 ,0 1 8,0 2 7)。各区间的腐殖化系数并不随气候而呈规律性变异 ,而主要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现实有机物质进入量条件下 ,各农业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年形成量分别为 :松嫩平原 5 3 8 0kghm- 2 ,下辽河平原 6 79 7kghm- 2 ,黄淮海平原 76 0 7kghm- 2 ,红壤丘陵区 1 0 5 9 7kghm- 2 ;农田土壤有机碳年矿化量分别为 :松嫩平原 90 5 3kghm- 2 ,下辽河平原 72 3 5kghm- 2 ,黄淮海平原 72 3 1kghm- 2 ,红壤丘陵区 782 9kghm- 2 。因此 ,松嫩平原黑土的有机碳库处于亏缺状态 ,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将下降 ,并向大气释放CO2 ;红壤水稻土的有机碳库处于盈余状态 ,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将不断提高 ,是大气C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M].南方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专题组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江苏农业发展史略.[M].江苏省农林厅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黑龙江土壤.[M].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农业出版社.1992,
[4]  
中国土壤氮素.[M].朱兆良;文启孝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江西土壤.[M].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江西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6]  
黄淮海平原区域治理技术体系研究.[M].傅积平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M].文启孝等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4,
[8]  
中国红壤.[M].李庆逵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9]  
农业化学手册.[M].鲁如坤;史陶均编;.科学出版社.1982,
[10]   我国土壤中的固定态铵 [J].
文启孝 ;
程励励 ;
陈碧云 .
土壤学报, 2000, (02)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