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观”到“景观社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3
作者
徐海敏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德波; 景观; 景观社会;
D O I
10.16124/j.cnki.cn13-1390/c.2009.05.025
中图分类号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景观社会理论译介到中国,开始引起学界的注意。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他们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德波的景观范畴、景观社会理论、景观社会批判等问题上,这些成果应从马克思相关理论的视角进行解读并加以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99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都市景观:西方想象和现实消费的缝合体——中国当代文学“都市怀旧”现象反思 [J].
罗慧林 .
天津社会科学, 2008, (04) :103-108
[3]   时间、景观时间与自由时间——对居伊·德波《景观社会》中时间观的评析 [J].
陈红桂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05) :90-97
[4]   德波景观批判的双重阅读 [J].
陈家洋 .
中国图书评论, 2008, (05) :13-16
[5]   景观社会:当代权力的异类表达 [J].
汪冬冬 .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 (02) :120-121
[6]   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J].
刘力永 .
北方论丛, 2006, (06) :48-51
[7]   景观的激进批评与景观文化的发展——德波《景观社会评论》要义 [J].
梁虹 .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05) :237-243
[9]   景观社会的文化——一种否定的文化或文化的否定 [J].
王昭风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01) :3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