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26
作者
韩宾
李增嘉
王芸
宁堂原
郑延海
史忠强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冬小麦; 生长状况; 产量构成; 作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该文研究了土壤耕作、秸秆还田两项技术措施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常规耕作、免耕、耙耕、深松4种土壤耕作技术与无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两种秸秆还田量构成8个处理,并对不同处理中冬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对冬小麦出苗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免耕小麦出苗率仅60.2%,群体过小,产量显著低于常规耕作;耙耕、深松在与常规耕作相同播量下能形成适宜的群体,且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常规耕作,分别比常规耕作增产8.15%和6.91%;经作用力分析,耕作措施是影响冬小麦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作用力大于秸秆及秸秆×耕作交互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2]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J].
赵春 ;
宁堂原 ;
焦念元 ;
韩宾 ;
李增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57-1260
[3]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6-20
[4]   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刘立晶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3) :70-73
[5]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 [J].
马永良 ;
师宏奎 ;
张书奎 ;
吕润海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S1) :42-46
[6]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金轲 ;
吴会军 ;
白占国 ;
张灿军 ;
姚宇卿 ;
吕军杰 ;
王育红 ;
杨波 ;
Roger Hartmann ;
Donald Gabriels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9) :1044-1049
[7]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增加播前地表处理的研究 [J].
王建政 ;
古润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4) :139-141
[8]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 [J].
贾彦宙 ;
张国贞 ;
王俊英 ;
庞黄亚 ;
贾彦茹 ;
王勇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06) :12-13
[9]   玉米秸秆整株深埋还田技术研究 [J].
赵四申 ;
段汝浩 ;
宁吉洲 ;
张西群 ;
贾素梅 ;
王惠新 ;
赵祥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58-61
[10]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周兴祥 ;
高焕文 ;
刘晓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6)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