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

被引:24
作者
夏军
王中根
刘昌明
机构
[1]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4] 武汉
[5] 北京
关键词
黄河; 可再生性; 水资源量; 变化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2 [江河水利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通过探讨黄河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问题,对黄河断流的情况、危害和成因进行分析。由于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问题的复杂性,现行的方法一般都过于简单。目前迫切需要从水文循环更深层次上揭示水资源量可再生性。依据系统理论方法,从河流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出发,提出度量和评价河流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指数。利用该指数,对黄河干流上、中、下游河段不同年代的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从维持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角度,进行了黄河干流水资源量的调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严重的黄河断流问题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 [J].
沈珍瑶 ;
杨志峰 ;
刘昌明 .
地理科学, 2002, (02) :162-165
[2]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J].
夏军 ;
朱一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262-269
[3]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 [J].
夏军 ;
谈戈 .
资源科学, 2002, (03) :1-7
[4]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 [J].
曾维华 ;
杨志峰 ;
蒋勇 .
水科学进展, 2001, (02) :276-279
[5]   黄河干流下游断流的径流序列分析 [J].
刘昌明 ;
成立 .
地理学报, 2000, (03) :257-265
[6]   黄河断流的态势、成因与科学对策 [J].
陈霁巍 ;
穆兴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31-35
[7]   黄河断流及水资源变化特点 [J].
陈先德 ;
李雪梅 ;
吕光圻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9, (01) :36-39+72
[8]   黄河断流的环境经济评估浅析 [J].
施诊 ;
王裘莉 ;
吕光圻 .
水利经济, 1999, (01) :3-5
[9]   黄河断流概况、变化规律及其预测 [J].
吴凯 ;
谢贤群 ;
刘恩民 .
地理研究, 1998, (02) :14-19
[10]   论黄河断流问题 [J].
张光斗 .
人民黄河, 1997, (10) :27-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