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的“长期性”——对当今农村宗教热的一种阐读

被引:2
作者
宋跃华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农村; 宗教热; 长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1 [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10107 ;
摘要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长期性"是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信仰者的心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宗教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外国宗教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势必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前农村宗教热的现象无疑是此一特点的注脚,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本文先从文化、社会及心理方面论述宗教的长期性,继而以此对农村宗教热进行阐读,最后提出对治的要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81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上海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J].
王宏刚 .
世界宗教研究, 2005, (04) :130-141
[2]   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
卫金平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04) :30-31+77
[3]  
中国宗教通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牟钟鉴, 2000
[4]  
宗教学通论新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吕大吉 著, 1998
[5]  
中国哲学发展史[M]. 人民出版社 , 任继愈 主编, 1988
[6]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周恩来 著, 1984
[7]  
西方文论选[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伍蠡甫 主编, 1979
[8]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费尔巴哈, 1962
[9]  
生与死 .2 陈兵.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