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被引:29
作者:
刘红瑞
[1
]
安岩
[2
]
霍学喜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农学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供给主体;
组织模式;
生产效率;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
F323.4 [集约耕种、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休闲农业发展及其产业组织演进具有复杂性,必须采用一体化的思路来优化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基于全国主要省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使用特恩奎斯特指数,对农家乐及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产业主体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明确中国休闲农业的最优发展模式,进而确定政策扶持的切入点和优先序。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农家乐在经营主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经营绩效明显低于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具有经营规模和竞争力优势;休闲农庄作为介于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园区的中间形式,在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上具有优势;民俗文化村(镇)现有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的全要素生产率依次递减。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