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考与追求

被引:10
作者
许明
钱竞
陈宏在
孙文宪
孙津
王又平
陈燕谷
张首映
王宁
彭富春
程文超
邱紫华
靳大成
潘凯雄
贺绍俊
吴方
陈墨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艺报》编辑部,《文艺报》编辑部,文艺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教师,教师,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硕士研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主体性; 现象世界; 文学本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艺理论界的辛勤探索、争鸣讨论,至今仍是方兴末艾。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永不停息的探索,目的正是为了建设具有当代精神、中国特色、足以和世界文艺思潮相对话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起步早就开始了。本刊自本期起开设“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新建设”这个栏目,就是旨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愿为文艺理论建设竭尽绵力。需要说明的是:文艺理论建设谈何容易!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言定鼎;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有待一批又一批文艺理论研究者们共同孜孜探求的历史课题。本栏刊发的文章都带有尝试性,有争议性,有的甚至可能有失误。关键在于文章有无新意,是否有助于文艺理论诸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新的开拓。只要文章有某方面的长处,就可以说是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新建设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急于求全责备,常常是于事无补的。如何办好这一栏,我们热切盼望得到文学界内外读者诸君的关怀和支持。对本期所刊发的一组笔谈,这里也略加说明:去年岁尾,本刊邀请京、汉两地的十几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文学研究者漫谈文艺理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青年朋友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他们的思考当然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却新意纷呈,显示出文艺理论界又一代新人的青春气息。他们的思路有同有异,甚至是互相诘难、互不服气,这恰好有助于我们广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进一步思索各自感兴趣的文艺理论建设问题。为此,我们代拟了一个总题目,将他们的发言要点刊登出来,供关心文艺理论建设的同好们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1+46 +46
页数:1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