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31
作者
王超 [1 ,2 ]
许海云 [1 ]
方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创新; 技术识别; 技术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74 [企业供销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为了把握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对颠覆性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将识别与预测方法分为5类,分别展开详述;最后,对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已有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识别研究方法均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外部影响或内在特征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未来,应综合把握颠覆性技术内外部特征,构建全面、系统的识别与预测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技术的市场潜力测度与预测——基于技术颠覆潜力与技术成熟度综合指标 [J].
栾春娟 ;
程昉 .
科学学研究, 2016, 34 (12) :1761-1768+1816
[2]   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轨迹及早期识别——以智能手机等技术为例 [J].
苏敬勤 ;
刘建华 ;
王智琦 ;
陈悦 ;
姜照华 .
科研管理, 2016, 37 (03) :13-20
[3]   当代科技创新的颠覆性及其现代化价值重估 [J].
刘魁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 35 (06) :74-78+98+127
[4]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破坏性创新预测与实现模型 [J].
孙建广 ;
檀润华 ;
江屏 .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 (11) :11-20
[5]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类型、内在动力及事前识别 [J].
林春培 ;
张振刚 ;
薛捷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2) :35-41
[6]   企业颠覆性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 [J].
卢光松 ;
卢平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1) :81-86
[7]   颠覆性创新的扩散过程与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 [J].
黄海洋 ;
陈继祥 .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1, 16 (01) :123-129
[8]   破坏性创新:概念、比较与识别 [J].
季丹 ;
郭政 .
经济与管理, 2009, 23 (05) :16-20
[9]  
颠覆性创新运行机理研究及仿真分析[D]. 陈玉怡.广东工业大学 2015
[10]  
Identifying potentially disruptive trends by means of keyword network analysis[J] . Fefie Dotsika,Andrew Watkin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