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被引:189
作者
卜玉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虚拟民族志; 虚拟田野; 参与观察; 研究伦理;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2.06.010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经典的民族志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虚拟民族志作为致力于以独特方式理解互联网及相关现象的方法而产生。本文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出发,从虚拟田野的定位、在线参与观察的实现、线上田野作业向线下的拓展以及研究伦理几个方面,对虚拟民族志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文章最后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重要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36+246 +24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没有历史的民族志——从马凌诺斯基出发 [J].
张丽梅 ;
胡鸿保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82-203+245
[2]   走进"虚拟田野"——互联网与民族志调查 [J].
朱凌飞 ;
孙信茹 .
社会, 2004, (09) :61-63
[4]   赛博人类学:关于学科的争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J].
杨立雄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4) :68-72
[5]   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 [J].
姜振华 ;
胡鸿保 ;
不详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2, (04) :121-124
[6]  
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 贺佐成.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  
网络时代的学术交流[D]. 崔慧仙.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  
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D]. 沈洪成.兰州大学. 2008
[9]  
网络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D]. 杨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