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7
作者
毛德华
夏军
王立辉
唐忠旺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武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南京,长沙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洪涝高风险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 洞庭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对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方法,对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不同年份和19个蓄洪堤垸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断增加且呈加速提高之势;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偏低;各类单项指标升降趋势不一致,1985~1995年,生产稳定性和资源保护性指标值都呈下降态势;洞庭湖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地区差异不大,呈现出可持续利用度与生产力水平成正向比和与洪涝风险成反向比的态势。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说生产力水平高的地方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就高,洪涝风险大的地方土地利用就一定不可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 [J].
倪绍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6) :672-683
[2]   县域土地利用程度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J].
田彦军 ;
郝晋珉 ;
韩亮 ;
田志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6) :293-297
[3]   高(灾害)风险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以洞庭湖区为例 [J].
毛德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4-56
[4]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詹存卫 ;
李伟 ;
郑英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3) :84-88
[5]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研究 [J].
东野光亮 ;
赵文武 ;
张银辉 ;
刘洪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165-170
[6]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张凤荣 ;
齐伟 ;
徐艳 ;
薛永森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40-46
[7]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避灾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J].
李景保 ;
朱翔 ;
蔡炳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4) :108-112
[8]   洞庭湖区洪涝危险性综合评价与分析 [J].
毛德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4) :104-107
[9]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10]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J].
陈百明 ;
张凤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19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