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14
作者
任春燕 [1 ]
王继军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9.01.041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经济收入以及未来30~40 a的人口、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果园和人均羊单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适合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个大类,20个具体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宝塔区山地苹果发展现状与展望 [J].
王关平 ;
段学良 .
北方果树, 2007, (06) :42-43
[2]   黄土丘陵区规模化生态重建工程资金投入状况及相关问题分析——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3) :179-182
[3]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J].
赵德芳 ;
孙虎 ;
延军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05-110
[4]   大山示范区经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 [J].
章铁 ;
李宏开 ;
祝有刚 ;
杨晓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47-1251
[5]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 [J].
李兴稼 .
北京社会科学, 2005, (01) :41-45+86
[6]   丘陵山区“果、牧、能”生态农业体系经济效益评价 [J].
李淑兰 .
可再生能源, 2004, (05) :59-62
[7]   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 [J].
刘兴元 ;
王锁民 ;
郭正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624-631
[8]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数法探讨 [J].
刘新生 ;
郑少锋 ;
崔百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5) :42-44
[9]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韩冰 .
草地学报, 2003, (01) :23-26
[10]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J].
徐勇 ;
Roy C.Sidle ;
景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2) :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