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模式变迁: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被引:121
作者
潘教峰 [1 ,2 ]
鲁晓 [1 ]
王光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无止境的前沿; 国家战略需求;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1120003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学科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从科学家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式的研究模式,逐步展现出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而演化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这一新模式。文章提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概念,分析"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特征和类型,阐明了发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3个原则:以科学目标为导向;以自由探索为科学活动的根本形式;以科学家为主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395 / 14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重视图书情报的“交叉学科”门类特征 [J].
曾建勋 .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 (02) :1-1
[2]   政府如何资助原创前沿科技成果: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为例 [J].
苏楠 .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 (18) :18-24
[3]   加强定向基础研究 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J].
吴季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4) :436-438
[4]   美国基础研究管理体系、经费投入与配置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刘云 ;
安菁 ;
陈文君 ;
张军 .
中国基础科学, 2013, 15 (03) :42-52
[5]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J].
罗小安 ;
杨春霞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6) :710-716
[6]   德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马普学会 [J].
朱崇开 .
学会, 2010, (03) :56-62
[7]  
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J] 钱学森 哲学研究 1982, 03
[8]  
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 节艳丽 清华大学 2004,
[9]  
那些点亮中国的“超级显微镜”[N] 倪思洁; 中国科学报 2021,
[10]  
冷冻电镜“成长的烦恼”[N] 赵利利; 中国科学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