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性”:社会化媒体与公共领域——以占海特“异地高考”事件为例

被引:76
作者
孙玮
李梦颖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可见性; 社会化媒体; 公共领域; 占海特事件;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4.02.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以占海特"异地高考"事件为经验材料,讨论社会化媒体如何通过"可见性"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与意义: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现实,打破了将媒介视为提供信息、生产现实、达成共识的功能性机构的惯常理解;社会化媒体展现的可见性,使话语导向的"理性言说"和视觉导向的"自我表演"得以整合,从而充分展现出差异化的话语,并使得差异合法化,不但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播、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传播由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功能转化为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少年公民”占海特[J]. 王臣.中国新闻周刊. 2012(46)
[2]   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与传媒想象——周立波现象分析 [J].
孙玮 .
新闻大学, 2010, (04) :126-135
[3]  
公共人的衰落[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桑内特 (Sennett, 2008
[4]  
信息方式[M]. 商务印书馆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0
[5]  
第二媒介时代[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0
[6]  
人的条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 1999
[7]  
占海特于2012年10月24日发布的新浪微博 .2 http://weibo.com/2814893974/z1ZbnBAFX .
[8]  
账号名为"上海风水先生老崔"于2012年12月29日发布的新浪微博 .2 http://weibo.com/1880252960/zbXW71lw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