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被引:29
作者
陈凡
程海东
机构
[1]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 自我意识; 主体性;
D O I
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7.11.003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人们对于"奇点"的关注。实质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只能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与其他技术一样,是人类与自然交流的方式之一。而且与人类智能相比,人工智能不具备自我意识,也无从把握人类的意义,更不能独立从事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并不会独立获得主体性,也不会成为超越人类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离人工智能奇点还有多远 [J].
皮埃罗·斯加鲁菲 ;
王艺璇 .
中国经济报告, 2017, (05) :112-113
[2]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 [J].
蔡曙山 ;
薛小迪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3 (04) :145-154
[3]   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 [J].
蔡曙山 .
学术界, 2015, (12) :5-20
[4]   语境:技术的现实存在场域 [J].
程海东 ;
刘炜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6) :558-562
[5]  
多元智能新视野.[M].(美) 加德纳 (Gardner;H.)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8,
[7]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M].[美]M·W·瓦托夫斯基(M·W· Wartofsky) 著;范贷年;吴忠;金吾伦等 译.求实出版社.1989,
[8]  
自然辩证法.[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