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间使对健康人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被引:31
作者
罗丽平 [1 ]
沈仲元 [1 ]
陈汉平 [2 ]
余平 [1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穴,内关; 穴,间使; 心脏; 自主神经通路;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09.10.025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间使对健康人心脏自主神经的生理调节作用。方法将89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和对照组,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观察针刺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并对电针与针刺的调节效应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时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兴奋(P<0.05),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变化不显著(P>0.05),交感神经兴奋(电针组,P<0.05)或者变化不显著(针刺组,P>0.05)。取针后,针刺组心率减慢(P<0.05),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变化不显著(P>0.05);电针组交感神经张力、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增高(P<0.05),而迷走神经张力、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但是,不同的针刺方法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方式和对心率的作用时间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内关心脏相关性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J].
张红星 ;
黄国付 ;
周利 ;
吴文莉 ;
刘悦平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07) :1413-1416
[2]   传统手针与电针对比研究现状 [J].
贾君君 ;
解秸萍 ;
农艳 ;
李蔚 ;
陈旭 .
针灸临床杂志, 2007, (04) :62-63+66
[3]   大鼠心脏与内关穴区神经投射同源关系的非荧光双标记示踪 [J].
刘强 ;
杨琳 ;
李振华 ;
路钢 ;
孙晋浩 .
解剖学杂志, 2002, (01) :39-42
[4]   内关-心脏短反射的双向效应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J].
闫丽萍 ;
汪桐 .
上海针灸杂志, 2000, (03) :32-35
[5]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J].
杜元灏 .
中国针灸, 2000, (05) :56-58
[6]   心脏、心神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及心神经向中枢的投射(HRP法) [J].
陶之理 ;
李瑞午 ;
张家驹 ;
李群 .
针刺研究, 1993, (04) :257-261
[7]   电针家兔内关穴区的心血管效应 [J].
赵学文 ;
李绍雄 ;
韩延安 ;
孔苏明 ;
蔡玉荣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88, (04) :27-31
[8]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normal subjects under fatigue and non-fatigue state[J] . Zengyong Li,Chengtao Wang,Arthur F. T. Mak,Daniel H. K. Chow.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