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原理与现实应用
被引:6
作者
:
武华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山东泰安,副教授山东泰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安
武华光
贾继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山东泰安,副教授山东泰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安
贾继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继连
机构
: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山东泰安,副教授山东泰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安
来源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2年
/ 06期
关键词
:
排污权交易;
最优排污水平;
环境管理政策;
D O I
:
10.14112/j.cnki.37-1053/c.2002.06.011
中图分类号
:
X320 [];
学科分类号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
本文从实现最优排污水平这一既定目标出发 ,论述了最优排污水平的确定原理。又从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这一政策目标出发 ,论述了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对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美国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 ,并对我国应用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环境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排污权交易理论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平
;
李海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李海婴
.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6)
:60
-63
[2]
对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反思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平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磊
.
当代财经,
1998,
(05)
:26
-28
[3]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帆著, 1998
[4]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
[J].
杨展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南京
杨展里
.
环境保护,
2001,
(04)
:31
-33+46
[5]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海排放权交易
[J].
赵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赵贺
.
上海综合经济,
2002,
(01)
:10
-11
[6]
我国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问题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寿德
;
程少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程少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大钢
.
中国软科学,
2000,
(08)
:19
-23
←
1
→
共 6 条
[1]
排污权交易理论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平
;
李海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李海婴
.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6)
:60
-63
[2]
对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反思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平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磊
.
当代财经,
1998,
(05)
:26
-28
[3]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帆著, 1998
[4]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
[J].
杨展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南京
杨展里
.
环境保护,
2001,
(04)
:31
-33+46
[5]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海排放权交易
[J].
赵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赵贺
.
上海综合经济,
2002,
(01)
:10
-11
[6]
我国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问题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寿德
;
程少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程少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大钢
.
中国软科学,
2000,
(08)
:19
-2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