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动态分析及预测

被引:28
作者
刘钦普 [1 ]
林振山 [2 ]
机构
[1]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学; 耕地利用;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动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改进的重点,一是将部分土壤表层储能、年太阳辐射能和降水化学能等作为耕地生态承载力的实质内容,并用产量因子进行修正;二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数(SDI)"的概念,衡量区域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程度。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耕地生态足迹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961年到1981年,江苏省的耕地利用是可持续的,1982年以后耕地利用属于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从1961年的0.67降低到2007年的0.38。通过预测,在2015年,江苏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将达到0.300 hm2,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降到0.077 hm2,可持续发展指数降低到0.205。如果不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江苏省耕地的压力越来越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94 / 6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在江苏省耕地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J].
刘钦普 ;
林振山 ;
冯年华 .
生态学杂志, 2007, (10) :1685-1689
[2]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J].
张芳怡 ;
濮励杰 ;
张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653-660
[3]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潜力 [J].
谢高地 ;
曹淑艳 .
资源科学, 2006, (04) :8-8
[4]   广东省东莞市1998~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唐金利 ;
匡耀求 ;
黄宁生 ;
吴志峰 ;
刘宇 .
热带地理, 2006, (02) :102-107+128
[5]   大连市农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探讨 [J].
闵捷 ;
张安录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3) :60-62
[6]   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张红霞 ;
苏勤 ;
章锦河 ;
王群 .
生态学杂志, 2006, (01) :39-44
[7]   红树林湿地生态效益能值分析——以南沙地区十九涌红树林湿地为案例 [J].
赵欣胜 ;
崔保山 ;
杨志峰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841-844
[8]   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以吉林省延边地区为例 [J].
熊晓波 ;
代力民 ;
邵国凡 ;
谷会岩 ;
王飞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206-211
[9]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J].
席建超 ;
葛全胜 ;
成升魁 ;
鲁春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24-229
[10]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