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价值的变迁和延续——来自四个维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32
作者
刘汶蓉 [1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家庭价值; 家庭观念; 家庭主义; 个体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11 [家庭、家族];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利用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N=3015)和2008年的上海与兰州的调查数据(N=2200),对家庭整体利益观、为家人承担责任的观念、家庭中利他主义观和家庭工作价值比较四个维度进行城乡、年龄和教育群体差异的双变量和多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利益观、为家人承担责任的观念未受现代化冲击,但代际间和合共生、互为一体的利他主义观念显示出与年龄和教育的负相关关系。与工作价值相比,家庭价值下降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在经历了集体化时代之后的当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家庭并不是与个体主义价值相矛盾的领域,而在一定意义上是个体追求私人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研究, 2009, (05) :84-92
[2]   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 [J].
陈柏峰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4) :157-176+245
[3]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 [J].
田崇玉 .
天府新论, 2009, (01) :108-112
[4]   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J].
孟宪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133-145+160
[6]   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J].
周怡 .
社会学研究, 1994, (04) :67-79
[7]  
中国人的孝道.[M].叶光辉; 杨国枢;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8]  
屋檐下的宁静变革.[M].徐春莲; 郑晨; 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  
大转型.[M].(英) 波兰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  
一爷之孙.[M].李银河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