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道德主义:孔子文明传播思想论析

被引:5
作者
毛峰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媒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孔子; 文明传播; 君子之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2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否确保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合理流动、确保其文化价值被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共信、确保对自然的开发不超过自然生态所能忍受并自我修复的限度,构成文明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文明传播的严重“偏向”与结构性失衡,将致文明以死命。晚周时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救济传播的偏向、失衡与异化的原则是对文明传播活动施以道德指引,使文明传播活动回归其逐渐偏离的自然秩序(道)与社会秩序(德),赋予文明传播牢不可破的道德基础,使文明永葆活力、持久与和谐。历代《论语》注家将《学而第一》首节三句话解为个人修养之事。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开篇三言,是针对晚周时代文明传播之混乱与文化传播之废绝而发出的重大警世之言,体现着孔子对文明传播的宗旨、源泉、处境以及人类传播行为的本质、责任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与传播课题的深沉智慧。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帝国与传播.[M].(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传播的偏向.[M].(加)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M].戴元光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文史通义.[M].(清)章学诚撰;李春伶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  
辜鸿铭文集.[M].辜鸿铭 著;黄兴涛等 译.海南出版社.1996,
[6]  
传播学原理.[M].张国良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7]  
庄子通义.[M].陆钦 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8]  
中国文化史.[M].柳诒徵编著;.东方出版中心.1988,
[9]  
大众传播模式论.[M].(英)麦奎尔(Mcquail;D.);(瑞典)温德尔(Windahl;S.)著;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